当前位置 >> bat365官方网站登录(医院) > 科学研究>学科建设

2021年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学术型)

发布时间:2022-04-05    新闻来源:bat365官方网站登录    字体大小T|T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学术型)

 

 

 

 

学院

公章)

学位点名称:口腔医学

学位点代码:1003

 

 

 

 

2022 3 25

 

         一、总体概况

      兰州大学作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甘肃省唯一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多年来为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

      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自2010获得授权以来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水平突出、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扎实、医教研协同发展、在西部领先的口腔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截至2021年底,学院共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占比85.71%;研究生学历30人占比85.7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占比52.94%。

      兰州大学口腔医院作为甘、青、宁、新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甘肃省首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口腔类别)、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为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依托平台。目前,口腔内科学已获批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学科,口腔修复学获批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专业,获批甘肃省口腔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成功甘肃省口腔颅颌面功能重建和生物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口腔临床疾病研究中心,建成口腔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口腔功能重建、高端口腔生物医用材料平台等。现有牙CBCT、根管显微镜系统、3D打印、椅旁数字化加工系统、口腔种植等先进设备,建立了口腔影像中心、口腔数字化设计和加工中心。近年来,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们扎根西部,乐于奉献,投身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脱贫攻坚一线,多次为当地老百姓义诊,进行口腔健康筛查,提供医疗技术支援。

    (一)研究生招生

      2021年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4人,其中推免生0人,普通招考24人。

    (二)研究生在读情况

      截止202112月底,口腔医学全日制在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70人。

    (三)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

      2021年共有30名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2021年共有30名学术学位硕士究生获得学位

    (四)研究生就业

      2021年毕业的26名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含留学生)就业率为100%,升学6人,毕业就业主要去往第四军医大学、兰州大学口腔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

    (五)研究生导师状况

      截止202112月底,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共有27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专职22人,占比81.48%,兼职5人,占比18.52%,45岁以下指导教师占51.85%,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者占70.37%。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规范研究生党组织建设,紧抓支部党建工作。2021年12月对研究生党支部进行重组,设立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和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截止2021年底,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共有40名正式党员,9名预备党员,7名发展对象;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共有24名正式党员,23名入党积极分子;研究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均由党委委员张瑞联系。2021年,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学院分党委的指导下,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从严治党和强化管理为中心,较好的完成了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2021年度第一党支部共计召开支部大会5次,党课学习8次,主题党日活动14次,支委会会议15次;第二党支部共计召开支部大会1次,党课学习1次,主题党日活动1次,支委会会议1次,均达到了支部标准化建设“三会一课”要求。

      2.选精配强学工队伍,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优化思政队伍的能力结构和人员结构,形成全方位、立体式育人体系。选留支教团成员为研究生辅导员,选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田歌为兼职辅导员,用身边人身边事带头示范;选聘少数民族骨干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担任思政助理,多维度协助辅导员从事思政工作;择优选聘引进人才担任新生班主任,加强专业引导;在科室和班级建立网宣员队伍,强化日常监督和指导,实现了“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医护团队”的协同育人共同体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融合学科专业特色,唱响实践育人主旋律。构建学科-实践基地-社会育人工作链,全面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要求导师对学生开展全方位指导,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科研创新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进行春风化雨的思想教育。

      2.依托学科专业特色创建的“小工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平台“爱牙日”口腔义诊活动等,组织开展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多次为精准帮扶平凉市峡门乡白家山和山口村村民、兰州市市民、兰州大学教职工及家属开展免费涂氟和窝沟封闭等义诊活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融为一体,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我院共有7名硕士研究生参与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协助社区维持秩序、守好预检分诊岗位等,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3.筑牢思想政治防线,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格教师课堂、讲坛、教材、网络等方面的管理,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严格把关研究生毕业科研成果、学位论文审核;严格执行“一事一报”制度;严格执行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办法,严格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管理,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三)校园文化建设

      大力弘扬“至精至诚,至善至美”的院训精神,培育具有口腔特色的文化,通过技能大赛、“小工蜂”等志愿服务和品牌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促进医学与人文融通,培育富有人文情怀的医疗卫生人才。以体现学院发展和营造优美特色的人文环境为主旨,打造学院主题文化墙,优化学院环境,努力营造温馨和谐、亲切友爱的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文化氛围。

      (四)日常管理工作

      1.加强日常制度化管理,由导师、科室、学院共同对研究生负责,第一时间掌握研究生动态,特殊敏感时期重点监控。

      2.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结合学校学生心理测评工作,对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开展谈心谈话,积极做好心理疏导。

      3.学院研工组根据学校和医院的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对研究生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定时督促并执行日报告制度,掌握研究生动态。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课程建设有突破。作为国家“双万”建设点,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和研究前沿,建立知识传承与思想引领相统一的通识课程体系。积极发掘学科科研团队资源,开展口腔基础与临床、口腔与生命科学、口腔与化学、材料、生物力学等交叉性课程,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构建以专业和科研相融合的立体化、多维度课程体系。

      2.现代成就进体系。实行培养方案、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科研创新一体化;发挥兰大基础见长优势,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前沿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将临床课程和科学研究有机统一,讲座、案例、讨论聚焦专业,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二)导师选拔培训上岗考核情况

      1.导师选拔

      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定引进人才资助办法,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政策,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注重本院青年教师培养,晋升青年教授1名,副教授1名,青年研究员1名。45岁以下指导教师占51.85%,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者占70.37%,初步建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适应高校教学和临床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导师培训

      实行导师常态化分类培训,首次上岗导师全面培训制,连续上岗导师定期培训制,导师岗位动态管理制,导师团队集体指导制。将学术前沿、科研方法、研究成果一体化,提升双创型师资实战能力。积极引进国际人才,选聘了多位外籍高级人才,形成导师团队专业化、国际化。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1.构建培训教育体系,全面提升认识水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常态化,建立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准确把握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内涵和要求,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2.推动榜样示范引领,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积极开展“感恩老师、共话师生情”活动,积极推荐 “三育人”、隆基教育教学奖、“十佳导学团队”、从教三十年教师、“好老师、好医生、好护士、好干部、好员工”等先进典型评选、事迹展览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人才引进长期从教的良好机制,激励教师将创新才智和工作热情汇聚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发挥支部堡垒作用,持续深化价值理念。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和教研室-课室-工会小组三位一体的“堡垒作用”,引导教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领教师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学科发展的前沿点。积极投身教改实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党务和业务同向发力、联动提升,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格局。

      4.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建设监督保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规范程序加强监督,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流于形式。结合学科特色,健全师德师风的评价考核机制。学院书记、院长牵头,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在教师聘用、人才引进中严格“三谈三审”制度,把好入口关;开展入职教师院校二级培训,落实党委委员联系制度和教师谈话制度,实行学生评议机制,强化过程关;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干部选任、年度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和“追究责任制”,将师德师风考核与年度绩效分配紧密挂钩,夯实监督管理

    (四)学术训练和学术交流情况

      1.将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作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要求导师每1周举办一次学术研讨,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参加8次学术研讨,在学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报告、学术年会的次数不少于20次。

      2.举办研究生学术年会,会议内容包括国内学界和业界著名专家讲座、研究生论文和病例展示、研究生壁报交流、经验分享等。2021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共持续一个月,收到学术论文51篇,综述88篇,病例157例,经过专家组匿名评审、现场评议等环节,共评出优秀论文13篇,优秀综述9篇,优秀病例19例进行了大会汇报。

    (五)研究生奖助情况

      落实研究生“奖、助、贷、补”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实现基本保障、奖励优秀、扶助困难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落实《兰州大学“重点帮扶学生工程”实施办法》,针对学院重点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加强家校联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教育改革情况

      1.招生工作

      为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学院单独划拨资金,并制定了《bat365官方网站登录吸引优秀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奖励办法》,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小组,在全国多所高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

      2.培养方案

      根据学院特色,2021年对研究生课程进行了优化,完善调整了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授予标准、奖助学金评定细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制度,保证了研究生工作的规范化。

      3.课程建设

      在课程设置上,优化课程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提升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突出学科特点。开设医学新进展课程,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为研究生开展学术报告,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拓展研究生的前沿视界,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良好的科研思维。

      4.学位

      严把学位申请资格审核关,加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考核力度,统一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系统查重和组织专家审查,在研究生提交相关学术论文和报告均须附有学生本人和导师签名的《学术诚信承诺书》,保证研究生的毕业质量。

    (二)教师(导师)队伍建设

      1.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选拔和培养,从师德师风、学术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并结合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导师科研经费支撑等方面全面考核已选聘导师,并与招生名额相关联,以此激发导师科研创作能力,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定期组织学院研究生导师集中培训,对新增列导师全面培训,相关政策及时在导师群公布,对最新政策进行梳理解读,便于导师熟悉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提高指导能力和水平。

    (三)科学研究

      1.注重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建设,在研究生入学阶段集中组织新生学习学术道德规范,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在全体教职工和全院大会中专设学术道德教育环节,以重点组织学习国家和学校有关制度性文件为主要内容,吸取学术不端典型案例教训,让全体导师和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科研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和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目前学院导师队伍和培养学生中未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无受处罚人员。

      2.2021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树立宣传在学院(医院)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医疗卫生典型人物和事迹,教育引导师生员工树立坚守奋斗远大志向,在推动学院改革发展、学校“双一流”建设、全民口腔健康事业发展中建功立业。打造学院主题文化墙,营造温馨和谐的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文化氛围。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2021年,我院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6人;组织研究生学习团队通过线上形式参加学科前沿讲座、讨论等交流活动。学来华留学生比例位居学校前列,充分发挥丝绸之路驿站作用,定期开展学术活动,与对方高校紧密合作,推动学科国际化发展。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层次硕士研究生导师数量不足,尤其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薄弱。

      2.导师科研能力发展不平衡,部分导师科研贡献能力偏低,科研创作动力不足。

      3.生源吸引力不足,推荐免试和普通招考一志愿高水平大学考生数量少,生源结构有待优化。

      4.研究生对外交流能力不足,在国际交流项目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二)评估改进方案执行情况

      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从学院现状出发,参照《国家学位授权审核增列基本条件》《学术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从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教学基本条件、人才培养、服务贡献等方面全面改进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凝练特色,确保学位授权点“赋权”与“行权”条件的统一,力争通过评估使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高质量发展。

    (三)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1年国家学位论文抽检中,口腔医学研究生共抽检 2篇,论文全部通过。

       六、改进措施

     1. 进一步通过“引进+培养+聘用”的方式,引进海内外高水平人才,选留优秀青年博士,鼓励学院在职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形成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平台。以强化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建设为重点,形成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采用教师、校友、科研合作伙伴等人才举荐措施。制定《口腔医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口腔医学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学科需要,分类分层实施,落实引进措施,实现人才队伍核心指标的突破,促进学院现有人员综合水平的提升。

      2. 线上线下宣传方式相结合,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建立本硕贯通创新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吸引更多本校优秀本科生生源继续留校深造,通过科研资助形式,吸引外校优秀生源加入我校,改善生源结构和质量。

      3.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和研究前沿,建立知识传承与思想引领相统一的通识课程体系。积极发掘学科科研团队资源,开展口腔基础与临床、口腔与生命科学、口腔与化学、材料、生物力学等交叉性课程,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发挥兰大基础见长优势,将学术前沿、科研方法、研究成果一体化,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前沿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以大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精神,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衡量医学学位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标准、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发挥好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成员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把关指导作用。

      4. 严抓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监控。由校督导专家、院同行专家、学院研究生工作组成立质量督导体系,通过听课、座谈会、查阅试卷、论文及答辩材料等进行全过程评价。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送审等环节统一安排,关口前移,专家评审,严格审核,分流明确。突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要求,学生主动学,导师主动讲,让学术诚信成为自觉化。

      5.充分发挥丝绸之路驿站作用,定期开展学术活动,推动学科国际化发展。建立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长效机制,组织研究生前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进行长短期交流学习,培养学生国际化的科研和临床思维能力。